糖尿病肾脏疾病(DKD)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,其发展通常经历多个阶段,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。以下重庆中肾医院对DKD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:
早期阶段(Ⅰ期和Ⅱ期):
Ⅰ期:此阶段临床无肾病表现,仅有血流动力学改变,如肾小球滤过率(GFR)升高和肾体积增大。这一时期的改变是可逆的,经过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。
Ⅱ期:静息期或正常白蛋白尿期。尿白蛋白排出率(UAE)正常,但肾小球已经开始出现结构性改变。
中期阶段(Ⅲ期):
隐形期或早期糖尿病肾病期。开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,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至20~200μg/min,或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(ACR)≥30mg/g,但常规方法检测尿蛋白仍阴性。
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,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。
进展期阶段(Ⅳ期):
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。此时,尿蛋白逐渐增多,尿白蛋白排泄率>200μg/min,或尿蛋白总量>0.5g/24h,即尿白蛋白/肌酐比值≥300mg/g。
随着病情的进展,可出现水肿和高血压,肾功能逐渐减退。
终末期阶段(Ⅴ期):
肾功能衰竭期或尿毒症期。肾功能持续减退直至终末期肾脏病(ESRD),出现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紊乱,及贫血等症状。此时,多数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,如透析或肾移植。
DKD的发展过程中,还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,如心血管病变(如心力衰竭、心肌梗死)、神经病变(如多发性神经炎)、视网膜病变等。因此,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早期诊断和干预DKD至关重要,以延缓其进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预防DKD的发生主要依赖于良好的血糖控制、血压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(如饮食调节、加强锻炼等)。对于已经发展为DKD的患者,除了上述措施外,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药物治疗(如使用降糖药、降压药等)和肾脏替代治疗。
- 上一篇:膜型肾病是如何引发的
- 下一篇:重庆中肾医院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